当前位置:首页>>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 国际化培养
1 生物学研究生“双贯通·四协同”国际化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30
yl6809永利自2006年起,依托分子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启动实施了“生物学研究生‘双贯通·四协同’国际化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改革与实践(图1),系统构建并实践了以“双贯通”(纵向贯通和横向贯通)为核心支撑、以“四协同”(课程体系协同、导师团队导协同、科研平台协同、学术交流协同)为实施路径的生物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新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国际竞争力。
图1 “双贯通·四协同”国际化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以“双贯通”为核心支撑
纵向贯通:建立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梯式衔接的一体化培养体系,借助中外合作办学设计阶梯式课程模块,推行“本硕博导师组”制度,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横向贯通:建立“引进-输出”双向流动机制,通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平台,制定专项政策支持鼓励海外研学、国际学术会议与访学交流,促进国内国际资源深度融合。
(二)以“四协同”为实施路径
1. 课程体系协同:夯实国际化学术基础
建设中英双语专业课程群:开设《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群落与系统生态学》以及二级学科专业外语等中英双语课程,出版《Brain Metabolism and CNS Diseases》和《Synthetic Glycomes》外文学术著作2部,确保教学内容与国际一流大学同步;聘请外籍教师Abolfazl Masoudi、Ghulam Nabi、Sonia Levi等担任授课教师,实施全英文教学模式。
引进与融合海外优质资源:学院邀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学者开设学术前沿讲座或学术报告50场次以上,积极拓宽研究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推广案例教学、专题研讨(Seminar)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程考核中强调外文文献研读、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等能力的评估。
2. 导师团队协同:强化国际化科研指导
推行“双导师制”: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爱尔兰高威大学、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聘请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Kenneth B. Bruce教授、意大利Sonia Levi教授、爱尔兰沈三兵教授等担任研究生合作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和论文撰写。同时接收留学生来学院短期访学交流、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博士后合作研究等,形成双向流动机制。
提升导师国际化能力:通过专项政策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导师出国访学、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从而将其国际科技合作网络转化为研究生培养资源。
3. 科研平台协同:赋能国际化创新实践
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共建“河北省铁代谢与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参与国际前沿课题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支持参与国际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外专引智类项目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联合科研攻关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前沿科学问题的能力。
4. 学术交流协同:拓展国际化视野网络
制定专项政策:学院制定专项政策并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和导师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构建系统化师生互访计划: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北省优秀专家出国培训项目以及学校和学院专项项目选派优秀师生赴海外知名大学或实验室进行访学交流或联合培养,大力发展留学生来学院攻读博/硕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
主办承办国际学术活动:主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吸引海外知名专家或学生来学院和学校交流,在校内为研究生创造国际化学术交流环境。